18995
17366
13559
12048
11460
11032
11011
10262
9470
9341
9190
9094
8973
8869
8827
8677
8343
8315
8271
8109
8018
7927
7819
7815
7678
7664
7278
7252
7050
6946
学习印刷知识
学习印刷不仅需要学习行业内的专业知识,包括学习印刷的印前、印刷、后道各工序的知识点。
学习印刷行业知识,学习印刷工序知识,学习印刷色彩知识......以及把握客户需求的更多知识。学习印刷碰到的常见问题并解决问题......
什么是印刷油墨的工艺技术适性
印刷油墨的工艺技术适性是指,其在印刷过程中,尤其是在印刷机上进行正常印刷时,所应具备的各种性质
油墨的工艺技术适性,又称为作业适性。其主要涉及油墨的流动性、下墨性、传递性和转移性4方面的墨质特性。
油墨的流动性包括黏滞性、黏着性、黏弹性以及屈服值和触变性等,其主要取决于颜料与连结料的性质及其制造工艺。其中连结料的含量直接影响油墨的流动性。在印刷机上主要表现为下述3方面的流动现象。
①由容器倒入墨斗时,容易下墨的称为流动性好;反之则差。
②由墨斗输出时,容易下墨的称为流动性好;反之则差
③在匀墨、传墨和着墨时,容易传布、传递、转移的称为流动性好;反之则差
在胶印过程中,正确地控制油墨的流动性具有重要的工艺意义。适度的流动性既能保证油墨在印刷机上的正常流变,又能使印迹均匀、平服。若流动性过大,油墨会在墨辊上打滑,导致印迹几何尺寸扩大,损害画面层次,增大油墨在纸张上的渗透量。若流动性过小,则供墨失常,使油墨传布不匀,不能保证印品墨色的均性,甚至会因版面受墨不足而引起花版。目前我国对于油墨流动性的评价,对于单张纸胶印机四色(或三色)版油墨流动度的控制一般在30~50mm范围内
油墨由墨斗输出时的流动现象,称为油墨的下墨性。油墨经墨斗辊输出时,只受墨斗辊的外力作用,其流动条件主要为油墨自身的重力和表面张力,而油墨的下墨性除了取决于自身的流动性外,还视其自身的流平性、黏度、屈服值、触变性、拉丝性等流变性质而定。
在胶印过程中,油墨的下墨性直接影响着单位时间内的供墨量,及其传递、转移过程的墨层厚度。故在实际印刷调节油墨下墨量时,除了调节墨斗辊的转速(或转角),或局部调节墨斗刀片的间隙外,更应注重油墨的自动或人工搅拌,以及时改变油墨的屈服值和触交性,保证其在每一瞬间内具有恒定的下墨量。否则,油墨不能正常传递到墨斗辊上,形成滞墨现象,造成供墨不良或供墨中断的故障。
油墨经墨辊输出后所呈现的流动现象,称为油墨的传递性。在胶印过程中,印版图文表面的墨层厚度与其均一性,是经由一系列墨辊传递、均布而实现的,故油墨传递性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墨量的传布和分配,及其在全过程中的顺利转移。一般地说,由墨斗下墨直至印版上墨过程,主要取决于油墨自身的黏度、拉丝性和触变性。通常情况下,拉丝性和黏度合适时,油墨呈现出较好的传递性,墨量分配也较佳。拉丝性和黏度过大时,则传递性变坏,墨量分配也随之变差;墨丝过长时,则容易引起飞墨现象。
油墨在传递、分配(由墨斗下墨起经过复杂的传递和分配,直至顺利地转移到印张表面形成印迹)时,所呈现的流动现象,称为油墨的转移性。它是油墨作业适应性的主体
油墨的转移性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方面是,油墨在传墨匀墨和着墨辊之间的转移;另一方面是,油墨在印版与橡皮布之间、橡皮布与印张之间的转移。前者主要受下墨性、传递性的影响,而后者同时还受印刷条件(如印刷机型、印刷速度、印刷压力等)和橡皮布、纸张的影响,即油墨的转移性显示在油墨的整个传递、分配及墨层分离(或分裂)过程中,其对胶印印刷具有重要意义。油墨转移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油墨的拉丝性和黏度,另外也与其润湿性、黏度、屈服值、触变性、表面张力等有关。
画册印刷,包装盒定制
请联系深圳步壳印刷厂
什么是印刷油墨的工艺技术适性
联系我们
电话:
136-3297-5453
136-3297-9900
0755-28289502(多线)
邮箱:
Erison@book0755.com
Buke@book0755.com
添加微信
免费打样/报价更优
2025-04-30
2025-04-29
2025-04-28
2025-04-27
2025-04-26
2025-04-25
2025-03-20
2025-03-03
2023-06-03
2023-06-02
2023-05-28
2023-05-26
2023-03-31
2023-03-29
2023-03-27
2023-03-26
2023-03-24
2023-03-23
2023-05-17
2023-05-16
2023-03-30
2023-03-21
2023-03-19
2023-03-16